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辉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于2005年,隶属于辉县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成立以来,不断挖掘非遗项目,认真整理资料、实物,积极申报补助资金,截止目前,辉县市境内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百泉药会、辉县剪纸);省级项目4项(落腔、六月送羊、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界地高氏正骨);市级项目11项(“赵世堂”牌刀具制作技艺、怀梆、红薯粉条制作技艺、孙氏石磨和小磨香油制作技艺、烙画、拔毒膏、“辉县窑”烧制技艺、冯氏千锤膏、王莽撵刘秀的传说、邵雍的传说、竹林七贤的传说);县级项目54项(赵运华洞藏柿子醋、共砚、山楂金糕、传拓技艺、传统制香囊技艺、泥塑、李固粉皮、太行不老鸡不老鸭、共城陈醋、肉脯等),四级项目合计71项。
国家级项目
1.百泉药会
百泉药会,2007年2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百泉药会全称为百泉药材交流大会,起源于隋大业四年卫源庙的祭祀河神活动。因在卫水之源的卫源庙举行,而名为卫源庙会。唐高宗年间(650年—683年),庙会更为兴盛,尤其是药材交易的加入,药材互贸成为卫源庙会上的一项重要内容。明洪武八年(1375年),庙会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药材交易演变成百泉庙会的主角,庙会正式演变成“百泉药会”。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百泉药会与河北安国、江西樟树成为全国三大药交会,百泉药会位居三大药会之首,有“春暖花开到百泉,不到百泉药不全”之美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百泉药会的鼎盛时期,会期长达一月有余,与会代表5万余人。百泉药会形成特色专业分区,百泉东街为药货区,南街为挂货(五金类)区,磨盘街为京货区(丝绸、布、帛类等)。全国30个省市以及韩、美及东南亚等13个国家的药商参加。


2023年4月,百泉药会展示馆被新乡市文化广电和外事旅游局确定为新乡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2.辉县剪纸
辉县剪纸,2007年2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辉县剪纸是在农耕社会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农民艺术,是农民思维与物质观念的产物,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构图朴实饱满,造型生动逼真,刀功精细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于它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都极为简单,因此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每逢新春佳节或喜庆之时,人们都要张贴剪纸,以烘托节日的气氛。那一幅幅精巧秀美的剪纸,所折射出的时代背景、社会心态、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已远远超出了剪纸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是人类对幸福的渴求和对生命的礼赞。

省级项目
1.落腔
落腔,2007年2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落腔,是河南省稀有剧种,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民间在莲花落的基础上形成的,解放前也称“唠子腔”“捞子腔”,主要流行于豫北地区及与之毗邻的山西、河北山东交界地区。据《上党府志》载,清道光年间,落腔已在中原盛行。清光绪年间,自河南内黄县传到辉县市百泉镇石棚村、冀屯镇上官庄村。
1901年左右落腔落户石棚村,张金龙、李景喜等组织一班人,请老艺人高学让传授落腔演技及唱功,该班子成员从围圈戏到登上高台,近百年来多为半职业性质,农忙干活、农闲唱戏。

石棚落腔分两个活动时期:1901年至文化大革命为第一阶段;1980年至今为第二阶段。石棚人初学时,十几个人一台戏,轻装上阵,一切从简,在街道院落围个圈,就是舞台,深受群众喜爱。他们不受强势文化的影响,把落腔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流传至今。
落腔演出的剧目主要有,《双头驴》《血衫记》《对绣娃》《大登殿》《卖苗郎》《王三秀私访》《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音乐有流水、二板、三板、八板、哭腔、唸板和绽板等,用的最多的是流水板和二板。流水板四一、四二记谱,二板四四记谱。落腔基本属于板腔体,也吸收了其它剧种的曲牌丝弦的演唱方法,角色以生、旦、丑为主
2.六月送羊
六月送羊,2009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月送羊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发生于我市常村镇燕窝村,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主要内容是每年的农历六月,从初一到十五这半个月,姥姥家都要给自己的外甥、外甥女送一对跪着的小面羊,外加一篮面粉做的谷穗、茄子、油炸果等。小面羊寓意晚辈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尊敬老人,“谷穗、茄子”寓意只有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才能五谷丰登,才能过上美好的幸福生活。

3.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
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2007年2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起源于河南省辉县市冀屯镇褚邱村,现存物证有,普救寺、白马将军庙庙基、莺莺坟遗址、李虎寨、炮台岭、城角地等。
民间传说《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起源于唐朝,张生的原型是唐传奇《莺莺传》(亦名会真记)的作者元稹。传说普救寺原址不是现在这个地方(褚邱村东北的疙瘩爷坡上),而是在村南的小寺地。崔莺莺母女在普救寺遭山匪李虎的人马围困后,书生张生修书好友豫晋交界处守将白马将军杜确,白马将军行兵炮台岭,炮击李虎居守的山洞口,围魏救赵。战后,白马将军到普救寺看望张生,结果因伤风致死。后李虎报复普救寺和尚,将他们全部赶到一个当地人叫圪道(白马将军庙西)的地方,一人一坑,土埋至脖。因此,民间将此处取名平疙道。城角地,可证实现在的褚邱村,在古代是辉县西北重镇。另有传说,历史上褚邱村的崔氏家族中,有人在朝中做官,皇帝曾赐匾额——“崔相国”,现不知失落何处。
4.界地高氏正骨
界地高氏正骨,2021年7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界地高氏正骨是一种传统中医外治疗法,源于清末,南村镇界地村的高氏先祖高文星采用拔伸、复位、对正、按摩等正骨手法,配方膏药、小夹板外固定等手段,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等骨病,并传承至今。该项目以辉县市为中心辐射至安阳市,鹤壁市,山西省陵川、壶关、晋城,河北省涉县等地。
市级项目
1.怀梆
怀梆,2008年12月被列为第一批新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名录。
该项目位于我市吴村镇落安营村和占城镇王官营村。明朝年间流传到我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传承人已有六代。我市吴村镇落安营怀梆班子是影响较大、保留较完整的演出团体,新中国成立后20年间,达到鼎盛时期,由单一演出怀梆,到同时演出豫剧,形成了两朵艺术之花,广泛活跃于豫北大地。上世纪九十年代,该剧团将怀梆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并发扬光大,演出阵容整齐,装备精良,演出剧目多样,有《收杜府》《反徐州》《穆桂英征东》《李彦龙征南》《清风亭》等,曲调优美动听,板式丰富多彩,有快板、流水、非板、二板等,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唱响卫河两岸。
2.王莽撵刘秀的传说
王莽撵刘秀的传说,2008年12月被列为第一批新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莽撵刘秀的传说,起源于我市太行山一带,现地名有:王莽岭、刘秀城、刘秀胡同、扳倒井、刘秀桥、刘秀沟。
该传说源于西汉末年王莽追杀刘秀的历史事实,刘秀推翻王莽的新朝,结束了国家的分裂局面,并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减免赋税,后世的老百姓编了很多故事颂扬他,说他“金口玉言”。“王莽撵刘秀的传说”在百姓口中代代相传,直到今天。
3.邵雍的传说
邵雍的传说,2012年12月被列为第三批新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邵雍,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家,字尧夫,自号安乐,谥康节。祖为范阳(今河北涿县)人,12岁时,随父邵古为母求医迁居共城(今河南辉县)。邵雍家境清贫,躬耕苦读,共城县令李之才闻之,随扣门以访苦劳。知雍慷慨大志,便传物理性命之学于他。邵雍拜之,愿受业。李之才授之《河图》《洛书》《伏羲八卦》《六十四卦象》。自此,他刻励,奋发读书,冬不炉,夏不扇,夜不就席枕者数年,探幽索隐,妙悟神契。37岁时,为开拓眼界,离百泉出游吴、鲁、宋、梁、洛等地。后便不出,精心研易。他认为洛阳处天下之中,可观四方之士,遂将全家迁于洛阳。邵雍在理学界独树一帜,开创了宋代以来象数学的先河,称“百源学派”,程颢称之为“内圣外王之学”。著有《皇极经世》《鱼樵问对》《伊川击壤集》等十余万言。
邵雍钻研周易主要在我市苏门山百泉湖,现我市百泉有邵夫子祠、所居“安乐窝”等遗址,以及在百泉一带流传下大量有关邵雍神奇预测的故事,如《借‘金木’的》《申猴酉鸡》《‘午’字出头》《劈梨见‘子’》《状元朱琨》等。
4.竹林七贤的传说
竹林七贤的传说,2012年12月被列为第三批新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竹林七贤,是中国魏晋时期7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的合称,成名年代比建安七子晚一些。竹林七贤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我市吴村镇鲁庄村有七贤祠、石碑等遗址。
据《辉县志》记载,魏正始年间(240-249),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当时的山阳县包括现在我市西部吴村镇鲁庄村。相传竹林七贤曾在此处饮酒作诗。他们的诗文风格引领了当时的文学风尚。
5.烙画
烙画,2015年12月被列为新乡市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烙画,相传起源于西汉,甚至更早。兴盛于东汉,而后失传。真正有据可查的是清朝光绪三年,南阳有位赵星(赵星三)擅长绘画,偶然以烧红的铁针在烟杆上烙的一幅小画,十分喜爱,馈赠亲友。后逐步在南阳一代形成小件烙画。到上世纪70年代,烙画在河南、山东地区同时兴起,用作家具装饰。
我市烙画传承人冯合堂是第五代传承人,以我市为中心,辐射山西省陵川县、河南省新乡市、焦作市和安阳市一带。冯合堂在多年的烙画生涯中深入研究,利用木质、纸质的吸热程度和烙铁高低温的结合,使其碳化出古色古香的作品,在创作中既能体现出国画的勾勒、点染、皴擦,又能融入油画严谨写实的特征。目前,烙画旅游纪念品在新乡南太行景区备受中外游客的青睐,产生了社会经济效益,并带动了就业。
6.红薯粉条制作技艺
红薯粉条制作技艺,2018年12月被列为第五批新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名录。
红薯粉条制作技艺发源地分别为我市南村镇、拍石头乡、张村乡,目前南村镇东沙岗贾氏粉条发展势头较好,东沙岗村种红薯及生产红薯粉条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祖辈在不断实践中总结经验,一代代传承下来,贾氏粉条传至贾海军已是第四代,贾氏粉条以其独特的工艺在辉县市及周边地区久负盛名。
贾氏手工粉条不添加任何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晶莹剔透、劲道耐嚼,久煮不糊。贾氏攻克湿红薯粉条的加工技术,取得河南省科技成果奖。近年来,贾氏手工红薯粉条以及用红薯粉条研发的各种产品,如酸辣粉已经销往全国各地进入千家万户,并且远销韩国、日本、西欧等多个国家。
县级项目(部分项目)
1.泥塑
泥塑,2016年12月被列为第二批辉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该项目位于我市常村镇申屯村。俗称“彩塑”“泥玩”。泥塑艺术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运用粘土塑制成形状各异的艺术作品。制作方法:在黏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或素或彩,作品多以人物、动物为主题。
第四代人传承人魏海旺受到祖辈熏陶,自幼喜欢传统泥塑和绘画,他可以将泥塑1:1复刻出来。2011年创办了辉县市巨匠书画有限公司,在传承泥塑艺术中不断深耕。2016年参加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习培训计划,并多次与河南省知名泥塑老师交流、学习。他结合市场需求不断创新研发各式各样的泥塑产品。每年定期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体验课程,让更多的孩子了解这门传统的手艺。
2.共城石砚制作技艺
共城石砚制作技艺,2016年12月被列为第二批辉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名录。
共砚,亦称共山砚、苏门砚,产自我市。因其砚石出自太行山苏门之共山而名。共山砚制作历史悠久,与我市文化相依相存,辉县孟庄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原始砚至今6000余年。琉璃阁遗址的商代石器、玉器更令人惊叹。相传共伯和“尊之不喜,废之不怒,逍遥于共山头”,磨石为砚,成为世代美谈。
共山砚石蕴藏于深山巨崖之中。据地质报告,此为寒武系地层,距今约五亿年。其石经山泉滋润,质地细腻致密,色彩典雅佳丽、温润如王,犹羊肝之润滑,俗称“羊肝石”。石品有蟹壳红、羊肝青、红墨双彩、墨玉、榴皮红、麦叶绿、天兰、红丝等,尤以黑黄相,被誉“墨玉金带”。
砚式有墨海、淌池砚、抄手砚、箕形砚、吕字砚、伯仲砚、琴砚、随形砚多种砚式,有镇纸笔山等文房用品。作品采用圆雕、浮雕、透雕、阴刻等技法及玉雕“俏色”运用技艺,砚面黑红相间,相映成趣,天然典雅,令人称奇。
3.赵运华洞藏柿子醋
赵运华洞藏柿子醋,2018年12月被列为第三批辉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该项目位于我市南村镇。南村镇周边山区在古代隶属赵国,地处太行山东南余脉,海拔300-900米,丘陵起伏,沟洼相连,向阳通风,年降雨量偏低,气候干燥,温差大,岩层厚,土层薄,十分适合柿子树生长。数百年树龄的老柿子树依然挂果,柿果色泽艳红,含糖分高,肉多汁浓,糖分越高,醋造的醋酸度越高。
用柿子酿醋,历史久远。民间传说,当地人做柿子醋的技巧,由蔺相如传授。每年霜降过后,将柿子采摘,把熟透的柿子放置瓮罐内,待入冬降雪后添入雪块,拌入麦麯加盖密封经低温发酵,瓮内柿液便成为酵香的醋液,具有治病驱瘟功能,对伤风感冒、头痛发热、胃胀食积等有明显疗效。
赵运华为第五代传承人。经过十几年努力,洞藏柿子醋现拥有发酵池4000立方,储藏罐、缸、坛容量达到400吨,实现了企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在保持传统工艺流程上,赵运华在一条停用的隧道中(九大道)酿造柿子醋,2007年冬,酿造出第一批洞藏柿子醋,保持了柿子醋原有的纯度、浓度和绵润纯香的特点,酿造技艺得到继承和发展。投放市场后,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
4.山楂金糕
山楂金糕,2018年12月被列为第三批辉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该项目位于我市百泉镇百泉村。1834年开设作坊,名为“泰兴号”果脯老局,以制作山楂金糕、桂花蜜糕、八宝果糕、改良花糕、水晶金糕最为擅长,后成为清王朝宫廷皇家食品。第四代传承人徐鑫于1996年开始学习金糕制作技艺至今,他以保护、保留各种金糕的传统制作工艺流程为主,并广泛吸收全国各地果糕技艺之长,使金糕的制作技艺得以存续和发扬,金糕品质不断优化。
山楂金糕,2020年获得新乡市老字号称号,2022年被评为新乡市级首批非遗工坊。
5.传统制香囊技艺
传统制香囊技艺,2021年11月被列为第四批辉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该项目位于我市孟庄镇高村。唐派香囊,祖传内藏中药秘方。第四代传承人唐德保继承传统配药精华,以珍贵可再生植物为原料,配置南太行中药材,经严格的手工工序,不断改良制作出精美的香囊。香囊不添加任何化学原料,有防疫、养身益智、清洁空气、杀菌驱虫等功效。
6.传拓技艺
传拓技艺,2021年11月被列为第四批辉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该项目位于我市北云门镇中小营村。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王二中,酷爱书画艺术、尤爱古法传拓技艺。90年代在郑州开画廊时,拜裴建平为师,潜心专修传拓技艺,成为传拓技艺第六代传承人。
裴建平师承晚清光绪年间河北冀州故城传拓名家李云从一脉,为清末京津冀地区的著名传拓巨匠。李云从平生搜求古碑,不遗余力,尤工垂拓,拓本制作技艺颇受京城金石圈认可,与聂明光并称“北李南聂”,称雄北方。师傅裴建平在继承我国传统传拓技艺精华的同时,摈弃糟粕,总结出了“字口清晰、黑白分明、墨色均匀、墨不透纸、拓片完整”的二十字传拓理念,概括性地总结出“因碑用纸、因纸用墨、因碑施艺,因纸施拓,因天施拓”的操作经验,结合“擦拓、扑拓、揉拓、点拓”等技法,既做到了传拓之拓片,用工精良、唯美,又使“因拓损碑”的程度降到了最低。其传拓作品曾被收录在《洛阳名碑集释》图版拓片中。受邀参加由文化部举办的“中国传拓技艺展”作品,被国家图书馆出版的专书《中国传拓技艺图典》誉为“当代传拓名家”。
传承人王二中在师傅裴建平的悉心教导下逐渐成长,不断汲取着古今传拓知识的养分,刻苦钻研,融南北传拓技艺于一体,熟练掌握了不同材质器物的传拓技艺。2014创办了辉县市心迹美术馆,积极传播和弘扬传拓技艺文化,依托传拓技艺开展研学活动,挖掘开发李太白上阳台诗贴、拓片册页等文创产品,开展传拓技艺传播,受惠学生达千余名,深受业界同行推崇,社会效果良好。
7.典志堂——王氏中药点痣疗法
典志堂——王氏中药点痣疗法,2021年11月被列为第四批辉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名录。
该项目传承于我市城关办事处吕巷村、胡桥办事处裴闸村。典志堂--王氏中药点痣疗法,始于清道光年间,已相传六世,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王树章在十几岁时正式开始学习传承王氏中药点痣的配方制作和手法技艺。该疗法采用纯中药,不感染、无痛苦、不留疤、不忌口、可沾水,随治随走,可以快速安全地祛除身体和面部黑痣、痦子、刺瘊、黄疸瘤、汗管瘤、胎记痣等皮肤赘生物。
该疗法借鉴古方医书祖传秘方,中药配伍,属中药外治疗法,将数种药材经捣、碾、磨、研、调等流程配制而成。 使用时只需取适量药物按面积大小点于赘生物之上,置留1—3分钟左右,药物会逐渐渗透,赘生物慢慢会颜色加重,等完全明亮通透后,即可擦掉药物,当场即可结痂,数天后赘生物会随痂体自然脱落。该疗法手法精细,位置的准确度,药量的把握,轻重的拿捏,做好标准的判断,都有较高要求。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民间性、独有性。
8.肉脯制作技艺
肉铺制作技艺,2021年11月被列为第四批辉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肉脯,早在《周礼》上,就有关于肉脯的文字记载。《礼记》则有“牛修鹿脯”之说。《论语》上有“沽酒市脯”之句。北魏的《齐民要术》上有《脯腊》一章,全面介绍了肉脯的制作及品种。因此,肉脯的生产历史已经有三千多年。
香伴郎肉脯生产制作,自1870年,太祖王兆书创办“香伴郎肉脯店”之后,历经王芝、王存俭、王改青等四代传承,距今已有150年历史。香伴郎肉脯最大特色在于“三老”:一是工艺老;二是配方老;三是口味老。该肉脯选取猪后腿精瘦肉,经过削片、腌渍、摊筛、风干、烤制等十多道工序精细加工而成。
第四代传承人王改青,根据其父王存俭传授的肉脯制作秘方和工艺,在天津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等院校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将肉脯作坊工厂化,于2018年创办新乡市伴郎食品有限公司,日生产肉脯3吨,使“香伴郎”肉脯走进千家万户。
9.共城陈醋
共城陈醋,2021年11月被列为第四批辉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城陈醋始于1910年,纯手工酿造食醋,位于我市西平罗乡西平罗村,至今已有100多余年。共城陈醋以产品质量为根本,以消费者满意为目的,严格执行生产工艺,狠抓产品质量,现生产的“共城”牌老陈醋和酱油已销往河南各地,受到消费者的高度评价。在确立卫生质量基础地位上,保证共城陈醋产品质量100%符合卫生标准,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保证产品出厂合格率100%,符合国家GB18186-200、GB18187-2000标准。
10.李固粉皮
李固粉皮,2021年11月被列为第四批辉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乡市宇宸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李固牌纯绿豆粉皮,精选东北绿豆,制作工艺先进,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是日常餐桌、宴席上的美食,走亲串友视为上等礼品。纯绿豆粉皮用手捏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用手拉时有韧性。绿豆粉皮中所含蛋白质,磷脂均有兴奋神经、增进食欲的功能,为机体许多重要脏器增加营养所必需,含有丰富胰蛋白酶抑制剂,可以保护肝脏,减少蛋白分解,从而保护肾脏。
11.太行韩氏不老鸡不老鸭
太行韩氏不老鸡不老鸭,2021年11月被列为第四批辉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太行韩氏不老鸡不老鸭”,传承数百年的古老秘方,有地道的北方卤菜口味,不含有任何防腐剂及香精,被外来游客和全国各地市场认可。
评论(0)